大眾網記者 李彥涵 東營報道
曾幾何時,報刊是人民群眾獲取外界消息最主要的來源,因其和普通紙張有所區別,所以印刷報刊的紙又被稱為新聞紙。華泰集團作為全球單廠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,目前供應著全國約70%以上的新聞紙,是當之無愧的新聞紙生產業的“龍頭”企業。4月24日,大眾網東營“黨媒記者看廣饒”采訪團走進山東華泰集團,深入了解集團的奮斗之路。

華泰集團是以造紙、化工為主導產業,集印刷、熱電、物流、林業、環保、商貿、房地產等十多個產業于一體的全國500強企業。公司始建于1976年,現有員工15000余人,年造紙生產能力400萬噸,化工及造紙助劑300萬噸,年承接印刷能力230萬色令,是全球單廠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鹽化工生產基地。

誰又能想到,現在這個造紙行業的國內領軍企業,它的前身卻是一個只有幾十名員工的鄉鎮造紙廠。1999年,彼時的國內高端新聞紙基本依賴進口,而華泰集團卻斥資4.5億元,買下了一臺二手的年產16萬噸的“德國造”新聞紙印刷機,高端新聞紙的市場由此被逐漸打開。在此后的幾年里,華泰集團陸續投資了100多億元,增上6條新聞紙生產線,當產量達到120萬噸時,華泰集團憑一己之力徹底打破了國外對中國的新聞紙壟斷,改變了國內高端新聞紙依賴進口的歷史,并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。華泰的成長,也蹚出了一條民營企業艱苦奮斗、奮發圖強之路。

企業壯大后,華泰并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。2012年左右,隨著電子產品的高速發展,網絡媒體初見崢嶸,傳統紙質媒體不斷被壓縮生存空間,華泰集團敏銳地發現了市場變化,第一時間進行結構調整,一方面穩價格、保供應,另一方面,進一步拉長造紙產業鏈條,向環保制漿、高檔印刷、綠色包裝、特種紙方向轉型升級,圍繞替代進口、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端產品加大研發生產力度,推動產品升級換代,提高產品附加值,穩定華泰集團產品在中高端市場的地位。

時至今日,華泰集團擁有華泰新聞紙工業園、華泰清河文化紙工業園、日照華泰漿紙工業園、河北華泰紙業、安徽華泰林漿環?;?、廣東華泰漿紙出口基地六大造紙基地。生產新聞紙、銅版紙、膠版紙、復印紙、包裝紙等100多個規格品種,產品遍布全國各地,遠銷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東盟等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。

即便如此,華泰集團依舊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,始終把創新驅動放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,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,通過科技創新釋放發展新動能。通過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,積極搭建產學研創新平臺,通過“柔性引才”吸引多名行業領軍人才落戶華泰,并最終為華泰帶出一支以全國技術能手為核心的14人技能人才團隊,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同時,華泰努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,完善“技術研發——專利創造——標準研制”一體化創新發展機制,把創新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自主關鍵核心技術使企業始終站在自主創新前沿,增強了行業話語權和市場競爭力。